发布日期:2024-11-18 19:06 点击次数:72 |
是多还是少?从哪来到哪去?一口气了解十万亿化债的底层逻辑。
十万亿落地,有人说超预期,有人说不如预期,其实这十万亿,既不多也不少,更有可能刚好可以激活全局,因为美国,当年也就是这么扭转乾坤的。
一句话,王牌确定、肯定、已经打出来了,而且是在无数次博弈论证尝试各种可能后,当机立断一锤定音的最佳解法。
据经济学家李稻葵的说法,这些年各地累计推迟支付的工程款劳务报酬就高达GDP的10%,差不多刚好九万多亿,是各地优先偿还的债务。
这些钱本来大量流入居民消费中去,但却沦为了隐形地方债务,是国民消费起不来的病灶,很多被欠钱的民企也是动弹不得。如今十万亿化债资金注入,很大一部分拖欠款项逐步结清,投资与消费的缺口堵点也就慢慢被填补了。
可就算这样,也会有人问了,化债只补窟窿,减少了每年几千亿的财政利息负担,可新的经济增量哪里来呢?
这一点,就在十万亿数字出来的同时,财政部就直接说了:还有较大举债空间。
意思是化债不是收缩债务,反而要继续扩债。或者说,化债,就是为了扩债。
这个较大是多大呢?
财爸也举了例子,说G7发达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.4%,最低德国62.7%,最高日本249.7%,而发展中大国,比如巴西印度都是80%多,咱们政府全部负债85万亿,负债率只是67.5%。
言下之意,如果咱们把负债率拉到这些国家的水平,哪怕只是下限,最起码也还有85万亿除以67.5%乘以80%再减去85万亿,也就是至少15万亿的举债空间。
一边是中央帮地方化债10万亿,一边暗示还有十几万亿的举债空间,下一步中国经济主线就很清楚了,还是继续由地方政府主导大规模投资建设,驱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。
这些钱从哪来呢?不是央妈印钞,而是过去四年增加的58万亿居民存款,这些存款本来就是因为社会投资信心不足,从生产流通领域流出的部分,如今将被国家以债券的方式重新引流回来,交给政府用来化债,恢复社会流动性,开始新一轮投资。
可以说,这次十万亿,绝不只是缝合伤口休养生息,而是要活血化瘀,疏通筋骨,重新起跑。
因为一旦美国发起更凶狠关税战科技战金融战货币战,就要求中国必须尽快隔离旧时代的债务,挪开经济重启的绊脚石,全力发动新一轮地方投资建设引擎。
这种换取扩张空间”手法,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,而是又一次摸着美国过河。
当年美国刚刚打完独立战争,13个州政府欠了2.09亿美元的战争债务不知道该怎么还。这个金额是当时GDP的80%,不解决谁来还债的问题,各州就没办法从废墟里恢复经济,国家刚独立就又得解体。
于是,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就提出,统一发行国债置换五花八门地方债券,交给联邦税收来还,各州才得以继续发债恢复经济社会秩序。债主们既拿到了更稳定的利息,国债本身也方便随时转让变现,也就不急着找联邦政府还钱了。(注:中国没有直接拿“国债置换地方债”,而是由中央财政背书,发行新的增量地方债置换旧的地方债,同样可以流通转让,从资金来源讲与美国当年的操作底层逻辑是一样的。)
汉密尔顿靠这招化债,重启联邦经济,成为了美国金融之父,头像还印在了流通最广的十美元纸币上。
有句话叫,不要看美国怎么说,要看他怎么做。
很多发展中国家遇到债务危机,往往只能听从西方建议一刀切搞紧缩与休克,限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举债能力,然后只能内卷陷入衰退泥潭里,因为这些国家找不到增量在哪里。
而欧美自己遇到严重问题,往往是国家直接下场,不计成本吃掉下面债务,然后对内开闸放水,补贴减税,对外转嫁债务成本、抢占市场红利,慢慢消化国内债务压力,继续进行下一轮的扩张。#化债##经济#